湖南都市 > 健康 >

浙江人才工作的“园丁” 弥留之际仍挂念“千人计划”

时间:2018-09-26 18:36

来源:作者:点击:

  杭州9月25日电 题:浙江人才工作的“园丁” 弥留之际仍挂念“千人计划”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他戴着呼吸机,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颤着在纸上‘盲写’了几行字,我认不出来,只依稀辨出一个‘千’字。”姚琼回忆着父亲姚志文弥留之际的情景。“千……是千人计划吗?”听到女儿试探性地询问,姚志文点点头,眼泪渗出眼角。

  姚志文,1957年8月生,曾任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浙江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因肺癌不治于2018年9月22日晚在杭州逝世。

  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浙江人才工作是姚志文始终关心、牵挂,且为之奋斗的工作,也是浙江省委组织部的核心重点工作之一。

  2008年,姚志文刚从宁波调任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之际,正是“千人计划”兴起之时。2008年开始,中共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

  浙江是“千人计划”工作启动较早的省份之一。

  彼时,姚志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到,“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浙江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为紧迫。浙江人才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传统学科和传统产业人才多,一般性人才比重高、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比重低。加快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就是肩负着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重任,姚志文开始了长达10年的人才工作。

姚志文 资料图 摄 姚志文 资料图 摄

  在浙江实施“千人计划”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海创园,几乎从一片农田上拔地而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是镶嵌在浙江城西科创大走廊上的一颗明珠,是浙江海外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快的高地。2011年—2017年技工贸总收入从203亿元上升到3609亿元,税收从11.7亿元上升到220.7亿元。

  这离不开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委组织部、杭州市委市政府、余杭区委区政府的共同努力。

  “我是2011年回到杭州创业的,公司就落户在海创园。姚部长每个月都要来一次海创园,他非常关心我们,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关注企业的成长,关心我们的生活,常常上门走访、和人才座谈、解决实际问题。就连杭州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开会,姚部长也常常来参加,这非常不容易,我们都很感动。”微泰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攀说。

  “我父亲经常凌晨1-2点才回家,问他在哪里,就说在办公室、在海创园,和专家教授在探讨问题。”姚琼如此回忆。

  和中国北京、天津、武汉三地的未来科技城央企云集不同,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聚集的几乎都是从海外回国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2012年,海创园刚满1岁,在一次与入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时,姚志文直言不讳:“建好海创园压力很大。吸引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海创园是新手,‘新手上路,请你们多多关照’。”

  就是这样广泛听取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心声,也正是这种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店小二”思维,让浙江省委组织部准确把握住了这一群体最为渴望解决的问题,包括资金、住房、教育、医疗等等。

  比如针对资金问题,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就打造了“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特色。这也是姚志文常挂在嘴上、干在实处的“浙江特色”,通过三种渠道:银行贷款、投资机构、对接民营企业等,有效缓解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

  今年已是“千人计划”实施十周年。十年时间,浙江“千人计划”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国家“千人计划”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企业千人”和“外专千人”连续5年全国第一。今年6月,在浙江高端人才集聚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浙江更是提出,面对全球、面向未来,招揽三类人才:国际顶尖人才、产业支撑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同时,继续围绕人才生态最优省份之一目标,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打造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

  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云集浙江。

  大学生村官,是姚志文在省委组织部任上时,另一项主抓的人才工作,曾和“千人计划”工作并驾齐驱。

  这一工作旨在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2006年起,浙江全省开始统一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这些人被亲切的称为大学生村官。

  和“千人计划”工作一样,大学生村官工作也从“零”起步,搭建顶层制度、鼓舞他们干事创新、为将来设计好出路……姚志文事必躬亲,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2014年7月,记者曾随姚志文到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洞桥村进行蹲点调研,三天时间,吃住都在老乡家中,和大学生村官、村支书座谈,听到“师徒传帮带”的好故事,他带头鼓掌;听到大学生村官任职中的“烦心事”,他皱起眉头,一笔笔记在本子上。

  这一次,姚志文还接轨时代,举办了一次微博“微调研”,在微博上和大学生村官互动,调研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他开宗明义:让大学生村官能表达心声,也让全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一群体,探索新媒体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

  闻讯而来的大学生村官纷纷上线,他们没有把姚志文当外人,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将出路、福利待遇、自身定位、管理考核等等困扰和建议告诉了他。

  这样的蹲点调研,对于姚志文来说是“家常便饭”。据姚琼回忆,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两人交流的方式更多是通过电话。作为女儿,她在电话中问的最多的就是:“您在哪儿出差?”“这次回来,可以休息下吧?”

  可电话那头的回复总是:“休息不了,等下回来,明天又要出差”。

姚志文 资料图 姚志文 资料图

  对于人才工作,姚志文几乎倾注了所有的时间,在他家中的书房,书柜、地板堆满了书,其中绝大多数是关于人才工作的。“父亲特别特别爱看书,就连每年送我的生日礼物也都是书。这几年,他看到杂志、报纸上有关于人才工作的文章,都会习惯性地剪下来,贴在本子上,非常认真。”

  从姚志文接受采访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人才工作的分量有多重,他曾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既是党务,也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务。要鲜明地树立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全面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全力优化人才生态,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为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他还长期致力于营造浙江人才生态环境,推动实施“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等。“正像是一颗好的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姚志文如此动情地说。

  就是这种对于人才工作孜孜不倦的高尚精神和不离不舍的工作态度,让姚志文错过了治疗肺癌的最佳时间。

  姚琼告诉记者:“2015年,父亲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一块阴影,我们都劝他住院检查,他却‘撑’着一直不去,始终带病坚持工作。这一‘撑’就是三年多,2017年又特别忙。看着他几乎天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家里人都心疼地不得了,问他为什么非要扛着?”

  “父亲总是说,等我空点再去医院。组织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人才工作、换届工作,都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姚琼回忆着。

  这一“撑”就撑到了肺癌晚期,癌细胞扩散,再无力回天。

  “9月14日凌晨,父亲被送进了ICU病房。次日上午看到领导、同事来看他,他还很高兴,嘴里还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一直说着念着:人才、科技强省、人才强省……谁知,当天下午就戴上了呼吸机,再也说不了话。”姚琼哽咽着说道。

  9月22日晚,这个喜欢下厨给女儿烧红烧鱼,回家时不忘给妻子买束小鲜花的父亲、丈夫,紧紧地握着女儿的手,永远的离开了大家,离开了他热爱且为之奋斗的人才工作。

  姚志文多年的好友顾骥波如此评价他,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有原则,做事非常认真。特别在浙江人才工作上,付出了很多。私底下,他谦和宽厚,自律到极致,一心只为他人。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怀,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据介绍,姚志文的告别仪式一切从简,悬挂横幅“沉痛悼念姚志文同志”。(完)

【责任编辑:网络抓取】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