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此刻
太阳抵达黄经180°
直射赤道
天气由热转寒,昼夜平分
习习的凉风,似在耳边轻叹:
秋天,正式开始了!
又到一年最美的季节
你看,江南的稻穗由青变黄
随风摇曳
你闻,华北的苹果、葡萄
丝丝甘甜
你听,大江南北的田园果地
充满了收获的欢声笑语
天南地北
大丰收
丰
茂也,盛也
——《广韵》
象形字
描绘了一种上下相达的形态
丰的造字本意
是形容是草木高大茂盛的样子
豐
豆之豐滿者也
——《说文》
甲骨文的豐
像豆形的盛器中装满一串串玉环
表示富足
丰
描述了收获最美好的状态和结果
承载了人们勤切的期盼
对丰收的期待
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古人把对丰收的渴望寄托在
对“农耕五祖”的膜拜里
伏羲“养六畜”
神农氏选“五谷”
黄帝率领子民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
嫘祖养蚕制衣
大禹治理水患
巩固农业生产的根基
丰收
是农耕文明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想
居庙堂之高
“丰收”是被顶礼的意向
江山社稷
是指古代君王统治万里河山
其中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他们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
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处江湖之远
华夏儿女早已把对“丰收”的愿景
分解在生活的片段之中
形容一个人一无是处
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而五谷中的“黍”
在古代曾被当做长度度量
“100粒恰合一尺”
在名篇佳著里
对丰收的礼赞
更是被反复吟诵,千古流传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田野里稻花飘香,青蛙欢腾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喜悦
好不热闹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王维《田家》
“诗中有画”的王维
仅用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幅
丰收时节花红果绿
岁月静好的心安景象
中华民族的性格
在期待丰收与为了丰收
而付出辛勤努力的过程中被塑造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击壤歌》
先秦人民
顺应天时的智慧
与自强不息品性
在日日夜夜与天地的博弈中磨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
在牙牙学语时就会背的诗句
吃苦耐劳的坚毅
与感恩之心
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收获的背后总有需要付出的代价
丰收的含义里还蕴藏着
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豪迈
自古以来
中国就有庆丰收的传统
从远古先民的“祭年”庆典
到历代帝王亲耕的“籍田礼”
千百年间
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
庆祝丰收,祈盼丰收
如今
“中国农民丰收节”
经党中央批准、自国务院批复
被确定下来
以后,每年的秋分日
都将成为庆贺收获的节日
今天
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我们庆贺丰收的同时
大疆南北丰收的景象
也为我们带来了
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视觉盛宴
丰收的果实;
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原始滋味
江南的稻谷熟了
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点头”
华北的苹果红了
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丫
江河湖里鱼鲜蟹肥
在渔船中蹦跳,劈啪作响
丰收时的笑脸
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这是一年中最值得骄傲的季节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
和6.5%左右的淡水资源
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中国人把饭碗
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笑容
是对一年辛劳的慰藉
更流露出自豪与底气
丰收之美
是“造物者”们共同的喜悦
俯瞰大地
秋染田园
湛蓝的天空下
是金黄的原野
五彩斑斓的果实点缀其间
丰收之美
来自于劳动者们汗水的浇灌
也来自于大自然风调雨顺的配合与馈赠
它是你来我往的无声交汇
更是人类与上苍互相尊重的默契
丰收本身
或许就是这天地之间大美的集合吧
2018年只剩下不到100天了
在这一年
你收获了什么?
快来和我们分享吧!